农民日报专题报道杨凌数科 旱区农业“规模化、订单化、科技”发展模式
近日,中央级综合性大报农民日报官网发表了题为《陕西杨凌:奋力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的文章,专题报道了以杨凌数科为代表的杨凌本土优质企业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旱区智慧农业的实践探索及经验做法。
杨凌数科是陕西粮农集团农业科技与服务板块的核心主体,自成立以来,主要围绕我国旱区农业,突出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开展农业大数据、土地流转和托管种植、数字农服、职业培训、品牌农场建设、粮食贸易及“一带一路”农业技术服务等业务,以促进旱区农业“规模化、订单化、科技化”的发展为使命,聚力打造中国旱区数字农服第一品牌,凭借专业化的团队和科技化的技术,目前已形成了小麦、玉米等主粮品种的系列知识产权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23项,并成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单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业服务产业促进分会副会长单位。
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旱区智慧农业实践探索与创新的先锋,杨凌数科率先向智慧农业领域发起了冲锋,并且走在了行业前列,尤其是针对旱区农业,通过规模化的实践种植,不仅积累了技术经验也形成了基础数据,针对陕西、东北、内蒙等不同旱区气候带的特性,建立了玉米、小麦等早区作物模型,并结合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农机、精准水肥等技术,开发了智慧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深度融合农机农艺农服,构建智慧农业“云”生态,实现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场景全面互联互通,实现规模化农场的精准化、自动化的决策和管理以及对农事决策、农事作业、用水、用肥、用药、机耕作业的精准调控,从而达到减少人工、降低投入、提升产能、提升品质、避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规模化粮食生产的效益来源主要靠精准的管理和调控技术,目前,旱区农业主要受制于水资源匮乏、管理粗放等因素影响效益,旱区的粮食作物效益提升空间显著。杨凌数科运用智慧农场等科技手段,对大田生产进行精准管理、精准调控、精准作业,在保产增产的前提下,持续促进省水、省肥、省工、省地,用科技管理要效益。通过变量施肥和智能水肥一体化,就能节约肥料和用水10%-20%,通过智能农机精准播种确保路线和间距的精准,就能提升5%的土地有效使用面积。”杨凌数科副总经理周单说。
智慧农场管理系统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规模化农场的精准化、自动化决策和管理,实现了对农事决策及用水、用肥、用药、机耕作业的精准调控。周单说,有了粮农集团在全产业服务体系上作支撑的坚强后盾,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和陕西的很多种粮大户以及农业合作社,成为了我们公司智慧农场管理系统的用户,同时运用该系统,今年公司设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基地种植的玉米和大豆,高于当地种植户产量20%左右。
除此之外,杨凌数科还凭借自身专业化团队和技术实力,为农业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智慧化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农民日报文章中提到,杨凌数科积极运用数字化智慧化科技手段,与秦丰种业强联合,共同携手打造陕西省的重点项目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项目,不仅为种业企业生产更多“良种”“良芯”提供了智慧化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持续推动种业产业提质增效和国家种业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民日报专题报道是对杨凌数科发展智慧农业成果的充分肯定和极大鼓舞,增强了持续发展智慧农业的信心和决心。未来,杨凌数科将认真落实国家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决策部署,在智慧农业领域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持续运用农业领域前沿技术,以科技赋能旱区农业,让数字赋能于农业生产,服务农业从业者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持续引领旱区智慧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智”胜之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