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国
adall1 adall2
当前位置:传媒中国 > 资讯传媒

恐龙是这样“修”出来的

栏目:资讯     编辑:夏冰    时间:2021-07-04 12:03        阅读量:10587   

题:恐龙是这样“修”出来的

工作台上,雕刻笔、刷子、镊子、钉子等工具一应俱全,气动笔精密的笔尖高速振动,与围岩碰撞发出“滋滋”声,部分恐龙骨骼已清晰可见……王涛已经记不清这是他修复的第几具恐龙化石,但这在旁人看来枯燥的工作依然使他乐此不疲。

禄丰市位于云南省中部,1938年,这里因出土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而蜚声中外。之后,这里先后发掘出百余具恐龙化石,已命名的恐龙化石达25属38种,被誉为“恐龙之乡”。近日,该地发掘完毕一具保存完整度超70%的恐龙化石,目前该化石进入修复阶段。“根据化石尾部、大腿骨等判断,该恐龙体长约8米,高约3.5米至4米。”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负责人王涛介绍,“复活”这样一具化石,需要2至3名化石修复师花费1个月的时间。

“父亲曾是禄丰县文化馆的文物收集人员,我自小就接触恐龙化石。”谈起化石修复,与恐龙结缘30余年的王涛打开了话匣子。“化石修复就是把化石从岩石中分离出来,使其可用于科学研究、展览等。”王涛介绍,“化石一般包裹在岩石中,由于所在的岩石层位及硬度不一样,需要用专业工具一点一点清理,遇到头骨等精细部位,甚至要用上放大镜、挖针、手术刀。”而让化石“原形毕露”,只是修复的第一步。“破碎的化石,要找到原位置用胶粘好。针对缺失的部分,则要根据现有部分计算比例并绘制模型,用石膏复原。”

“化石修复师不仅要修复化石,采集、发掘、装架都是我们的工作范畴。”30余年来,王涛共参与过40余具恐龙、上百件零散化石的发掘、修复工作。“我曾独自修复过一条8米长的金山龙化石,白天修理,晚上就在化石旁搭个床守着,跟它一起睡了两年多。”王涛回忆,“2006年,我带着20多人连发掘带修复,共整理30余具恐龙化石,刚买的新车一年就跑了9.8万公里。如今,这些化石都陈列在禄丰恐龙谷内。”

化石是不可再生资源,修复化石既要有耐心,还要吃得了苦,“枯燥”“坚持”“匠心”成了这一职业的代名词。王涛介绍,目前,在禄丰市从事化石修复工作的不超过10人,大部分不是全职。“工作辛苦、收入不高,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而这样一份工作,却点燃了“95后”小伙董啟兴的兴趣。2021年初,董啟兴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正式入职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成了王涛最年轻的“徒弟”。

“刚上山的第一天,顶着云贵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我的皮肤直接黑了一圈。”此次恐龙化石的发现,是董啟兴首次参与化石发掘、修复工作。“化石修复师的工作就像玩立体拼图游戏,虽然困难,但很有挑战的意义。当看到化石结构一点点展现在我面前,就觉得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月的时间里,他慢慢了解到自己职业的全貌,也有了自己的规划。“想通过互联网,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在做什么,也想让更多人对古生物化石产生兴趣。”

“徒弟”的热情,让王涛倍感欣慰,“目前,全国仅有100余人从事这个职业,化石修复队伍急需‘后浪’,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对这份工作产生兴趣并坚持下去。”谈及未来,这对年龄相差30岁的师徒则拥有相同的目标——重现“侏罗纪世界”,“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双手,‘复活’更多亿万年前的生命,为科学研究、科普展示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东方网

相关阅读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