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国
adall1 adall2
当前位置:传媒中国 > 资讯传媒

从二次分类到垃圾发电陕西渭南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栏目:资讯     编辑:安远    时间:2017-06-28 09:23     热搜:陕西,垃圾   阅读量:17460   

一根根黑色的橡胶管,笔直的插入垃圾填埋场。靠着这些管子,垃圾深层产生的沼气被收集、输送进集气主管道,成为发电用的燃料……每天,地处陕西省渭南市郊区的马家沟生活垃圾填埋场,都会消纳来自这座城市的400多吨生活垃圾,并为其输送电力。

这样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是渭南市推进垃圾分类、实现“有限资源、无限循环”的一个缩影。2014年,渭南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3年来,从分类收集、运输,到终端处理、利用,陕西渭南正着力探索一条因地制宜、有效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路径。

二次分类:保洁员严把前端集运关

14个社区、学校率先成为渭南市的垃圾分类试点。“垃圾分类,不仅需要政府推动,还需要全民的支持与参与。”渭南市住建局环卫处副处长楚玉川告诉记者,渭南在试点区选出30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宣传垃圾减量和分类知识。如今,多数居民都会将垃圾分类投放,但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为此,社区保洁员、学校门卫承担起垃圾的二次分类任务。

五里铺小学门卫韩保勤,每天都会翻看学校的垃圾桶,挑出扔错的垃圾。这项二次分类的新任务,每月能为他多带来几百元收入。这样的做法,既调动了保洁员积极性,又减轻垃圾终端处理的压力。

渭南地处西部,属中小城市,财力有限,而垃圾分类的硬件建设,特别是后期运行、设施维护、指导员补贴等都需要长期资金投入,“克服的办法就是‘硬件不足软件补’”。在大荔县的广袤乡村,没有装备完善的垃圾车,就用设备简单的三轮车;建不起造价较高的阳光堆肥房,就用改造设计的可降解堆肥场……

发挥更大作用的是垃圾分类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方式。在丰裕村,专职保洁员以家庭为单位聘用,实行“高工资、重责任、专业化和常态化”,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在平罗村,9个村民小组都有明确的专门责任领导和保洁员,负责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垃圾发电: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

把好前端分类关的同时,渭南市的垃圾终端处理主要依靠科技助力。利用垃圾产生的沼气发电,马家沟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无害化处理每天都在高效运行。

填埋垃圾产生的废气中,沼气含量在50%以上。“如果不处理,不仅会污染环境,积聚到一定程度还会引发爆炸。”填埋厂负责人杨永明说。距填埋场几百米外,是将垃圾废气“变废为电”的发电厂,作为渭南市的招商引资项目,发电厂投资2500多万元建成。

厂区内,3个集装箱大小的机器快速运转,收集来的沼气在这里经过除杂、除湿、降温、加氧等处理,送入内燃机产生电能,输入国家电网。“平均下来,1吨生活垃圾产生1.2立方米沼气,发电1.6度。”发电厂厂长张华兴告诉记者,目前,厂里的机器每小时可以吸取近390立方米废气,日发电量在1.8万度左右,相当于每年减排10万吨二氧化碳。”

“工业胃”:专业对付垃圾“一锅烩”

在渭南市经济开发区,一条现代化的垃圾处理“长龙”盘踞在渭南市资源化垃圾处理厂内。“长龙”拥有有力的“机械手”、庞大的“工业胃”,经过它们的分拣、消化,“一锅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工业棉、燃料块、有机肥。

“工业胃”技术来自西安德兆环保公司。由于具备强大的机械化集中高效分拣能力,“工业胃”技术对垃圾的前期分类要求并不高。2012年,这一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经开区投入使用,建成的处理系统日处理垃圾量可达300吨。

巨大的“机械手”,对未分类垃圾进行初步分选,遴选出大件的可燃物和不可燃物。通过传送带,垃圾被送入机械分选系统——6只巨大的黄色罐体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未分类的生活垃圾,先经机械破袋释放,再利用垃圾的物理性差异,经过滚筒筛、风选、振动等环节,依次分选而出。最后经磁选,电池等污染严重的垃圾也被拣出。

之后,分选出的竹纸木屑等可燃物制成燃料块;织物被撕碎研磨,制成土工布、工业用棉;塑料被用以炼油或制作防水材料;就连炉灰土渣,也能做成免烧砖……

剩下的易腐“有机质”被吃进“工业胃”里进一步消化。据了解,“工业胃”技术仿照动物胃的消化分解原理,将生活垃圾变成保水、保肥的高效有机肥,实现垃圾的全消化、零排放。

本报西安6月27日电

张琢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6月28日 06 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中新网

相关阅读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