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农村转型发展有了“互联网+”动能
刘景澎本报记者张培奇范亚旭
河南省睢县河集乡余林村62岁的刘勤书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没想到退休后却成了学生。一年前,作为村里的“知识分子”,刘勤书被村委选派参加县里组织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如今,学有所成的他戴着花镜坐在电脑前,挑选物品、放入购物车、确认付款,整套流程十分熟练。十分钟后,给邻居代买的一台豆浆机已下单成功。
“工业品下乡已经没啥问题,但农产品进城还有障碍。”刘勤书眉头微皱。但他并不知道,这一问题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破之题。在一公里地之外的河集北村,这一障碍正在潜移默化中消解。
农产品发展转型:从“要我转”到“我要转”
河集北村丰年种植合作社流转了村里700多亩土地,同样的农产品种植,施肥不同,经营效益大不一样。
目前,温棚里的草莓正是丰收季节。“一样是草莓,其他地方施化肥的草莓采摘价格15元1斤,产量高了点,但难卖。这里施的是有机肥,草莓口味更好,1斤卖30元还供不应求。”同行的县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校长孙德富介绍说,旁边田里施有机肥的小麦,价格也是普通小麦的3倍。
经营有机肥生产企业的王潇苹对土地施肥变化感触最深。一年多来,她的厂子生产规模从5000吨扩大到两万吨,即使这样,今年全年的订单年前就排满了,她不得不再上马了一家新工厂,以满足暴涨的市场需求。
“以前推广有机农业群众都不理解,现在市场需求倒逼着农业种植必须返回自然生态的路子。”孙德富说,这一变化与近年来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同步,“农产品质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电子商务聚集的巨大买方市场正是打破这个瓶颈的关键。以前产量高才能卖钱多,现在只要质量好,就能卖出好价钱。”
2015年,睢县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进一步加快了电子商务对农村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睢县商务局与农业局联合对全县86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一对一服务:普及推广“互联网+”理念和电子商务技术、指导去化肥农药使用、帮助搭建电子商务销售平台……2016年,睢县全县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增长5000余户,年增长率20%,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高质量农产品生产行列中。
农村建设转型:产业支撑,城镇化“边缘”变“前沿”
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从睢县县城绵延40里,到达偏僻的睢县西边界——形成于19世纪末的森林公园。
李霞的生态湖羊养殖基地就在森林旁边。几年前,基地的养殖规模达到3000多只,“虽然销路不愁,但价格上不去。直接通过网络销售,消费者对品质不了解,存在短板。”14岁就开始外出打拼的李霞曾在省会郑州经营近千种商品的商超代理,看到电子商务对商超业的冲击后,转型回到农村做起了实体。
“品牌是补齐电商平台销售短板的关键”,她着手申请商标,进行绿色认证,开始尝试把养殖的湖羊从销售给中间商变为分割成不同档次肉品,直接包装销售给消费者。
李霞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起步阶段,她以养殖业为基础,依托经营家庭农场来拉动人气:挖掘历史文化、开发旅游景点、策划旅游文化活动……线上线下的经营活动高潮迭起,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其打造的“亲禾园”牌生态羊肉也得以试水电商平台销售。今年春节前,养殖场出栏的部分湖羊没有销售给中间商,而是通过包装销售实现了价格翻番。
原本偏僻的乡村成了当地城镇化建设的“领头羊”。看到机遇,当地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
发达的信息技术、便捷的交通条件拉近了城乡距离,给古朴的村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农村城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原本被边缘化的乡村赢来了跻身新一轮城镇化建设前沿的机会。
农民经营转型:“挣钱进城,过年回家”渐成“过去式”
28岁的尤吉屯乡周楼村村民魏银萍是村里评出的“致富之星”。和父辈别妻离子外出打工的谋生方式不同,她足不出户靠一根网线连接电商平台做客服,既不耽误相夫教子,每年还有2万多元的收入。
在睢县乡村走访发现,电商、微商、客服等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打破区域空间界限。昔日“进城打工”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年轻人眼中正在成为“过去式”。
不断回流的人才,开拓着农村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其中,“农产品进城”这一困扰刘勤书的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案:被家乡电子商务创业优惠政策吸引的胡海松,2016年结束外出打工生涯,回到县电商产业园,单枪匹马经营起一家本地特色农产品网店,通过商标注册、产品认证,把产品包装销售,当年销售额就突破300万元。
如今,在睢县与魏银萍、胡海松情况大体相似的人才回流呈现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在电子商务应用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截至目前,睢县共发展电子商务实体企业124家、线上网店2525家,从业人员1.2万多人。网络交易总额更是逆线飘红,2016年全年完成7.4亿元,2017年前两个月完成1.83亿元。
为深化电子商务的拉动效应,睢县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对自建电子商务产业园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新建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对新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的项目按照年度销售额给予最高10万元补助。对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创业者实行直接财政补贴,额度最高可达创业投资总额的30%。2016年底,河南沁宜电子有限公司等16家返乡创业者分别获得了2万至15万元不等的创业扶持资金奖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