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一市民31年“人情账本”反映百姓生活变迁
新华社长沙12月1日电 题:湖南邵阳一市民31年“人情帐本”体现百姓生活变迁
新华社记者 谢樱
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状元洲街道做事处高撑社区6组村民周明珠从1985年起至今,对家中31年来的重大庆贺活动的人情收入做了具体记载。抚摩着这本带着岁月沧桑的“人情账”,31年的社会发展、百姓生活变迁一览无余,周明珠本人感叹万千。
这本32开笔记本,31年来一直被周明珠收藏在箱底。1983年,周明珠从当时的丰江村嫁到高撑村,刚开始时以栽种水稻为生,1985年今后以栽种蔬菜为生。“当时,日子还过得特别紧巴,妥当管理好家中的人情来往,是每名家庭妇女的必修课。我作为一位那时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想到了记账这个方法。”周明珠说。
记者看到,在周明珠家厚厚的“人情账”里,具体地记载着每名家庭成员每次儿女嫁娶、乔迁等重大家庭喜庆活动的人情收入。
“粉10斤、肉一块、饼10斤、针织呢一个……”“人情账”里最早的记载是周明珠公公曾宪奎1985年五十大寿的人情收入。周明珠将这些收入分为“钱、粮、物”三类。钱的数量在3元至22元之间;粮则五花八门,有米粉、饼干,也有粮票;物则是肉、酒、布疋、蛋等。送礼者有“钱、粮、物”都送的,也有只送其中一样或两样的。
“上世纪8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算太高,肉、粮票、布疋等生活必需品供给量不大,许多物品都是‘有钱难买’,所以在当时来讲,能够拿这些物品送礼已经是很有面子了。”周明珠说。
从1985年到1995年的10年间,周明珠家人情收入都坚持着“钱、粮、物”三个种别。1996年,自周明珠小女儿曾阿靓十周岁诞辰的人情收入最后一次出现“饼5斤”的记载后,这本“人情账”上就再也没有“粮、物”两者的记载,人情收入尔后所有体现为“钱”。
“跟随物资供给丰富了,老百姓也就不再拿‘物’当礼,而一概改成流畅性更方便的‘钱’,这从侧面也说清楚老百姓生活日渐充裕。”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说。
周明珠家的“人情账”除过真实体现了老百姓物质生活的日趋丰富外,也生动体现了我国民间人情来往的日趋增长。最显著的例子是,周明珠的小姑子曾响玲1985年出嫁时,最高单笔人情收入仅32元,最低5.2元;而周明珠大女儿、小女儿和儿子分别在2008年、2009年和2012年结婚时,最高单笔人情收入分别为608元、1080元、1208元,最低分别为108元、108元、128元,翻了几十倍。
另外,从周明珠伉俪三十岁和四十岁诞辰的人情收入变化上,也能够发现急速上涨的情形。1992年,曾红旗、周明珠两口儿的三十岁诞辰庆贺活动,最高单笔人情收入只有42元,而到了2002年伉俪俩四十岁诞辰时,这一数字涨到了208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