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被铲,转基因作物如何“转身”
陕西玉米被铲事件,应成为转基因科普的一个契机,并考虑如何合理合法提速转基因作物的科学研究、种类核定、成果转化和配套法规建设。
据报道,陕西省靖边县4000亩转基因玉米,在马上成熟的时候被强迫革除,缘由是这些“制种玉米”父本中含转基因成分。据了解,本地政府向农家许诺每亩赔偿1400元,但村民以为赔偿太少。
玉米丰产在望却被革除,委实惋惜。这一事件中没有赢家——农民有亏损,政府要赔偿,种子商人也难逃法网。假如一开始就卡住关隘,不让含转基因成分玉米种流散开来,便不至于此。事前监管胜过过后革除,这事理反复一万遍也不为过。
从法理上看,此次的革除举动理直气壮——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种子法》明确规定,“转基因植物种类的选育、实验、核定和推行应该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用严厉的安全控制办法”。同时,我国同意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尽管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但只有棉花和番木瓜许可商业化栽种。基于此,本地农民栽种转基因玉米种确实不合法,起码不合规,政府强行革除无可厚非。
只是,革除是一种方法,但未必是唯独的方法。转基因玉米种没有“出生证”,不等于它们必定有伤害。有关专家也表示,市场下流出的转基因玉米种类应是安全的,是通过国表里机构的安全评价的,大众不用过于担忧安全问题。既然也许是安全的,是不是能够先对玉米进行安全检测,进而考虑亏损更小的处置方法呢?
跳开榆林事件,我们更需求询问的是,一方面无需担忧安全,一方面又缘由是未获批只能“藏在深闺”,如何化解这对抵触?首先固然要从制度层面审阅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而在研究、评价和法规建设等方面加快前行。有报道称,全美在2010-2011生产年度,总共生产了约338751千吨谷用玉米粒,其中约73%是转基因玉米。可见,转基因玉米也并不是祸不单行。
其实,我们的有关研究其实不滞后。就在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转基因重大专项“总工程师”万建民透露,在转基因技术系统方面(包含技术和育种),中国处于世界第二的水平,落伍于美国。如何将技术优势改变成资源优势,最后转化为现实的收获,需求言论与科学家完成“和解”,更需求职能部门依法稳步推动。
如今,农业部对转基因作物所持的立场是:积极研究、郑重推行、依法依规、增强监管。与此相比较应的是,社会上对转基因的较深误会。这与专业知识欠缺有关,也与信息纰谬称有关。为此,应从尊敬公民的知情权入手,在法律轨道内合时推动安全、技术成熟的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从这个角度说,陕西玉米被铲事件,应成为转基因科普的一个契机,并考虑如何合理合法提速转基因作物的科学研究、种类核定、成果转化和配套法规建设。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