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焦虑迎来“双链”处方
自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流通,优化升级的意见》以来,市场参与者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但面对产业金融这块硬骨头,如何真正注入活的金融之水,突破传统瓶颈问题,强化链条,通过稳小微助力经济复苏,挑战依然突出
双链联动不仅仅是理念的创新,还将逐步带动供应链行业的场景创新,流程创新乃至要素创新在市场人士看来,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带来的纵横融合数字化进化,不仅能提升核心企业的竞争力,还能提升其平台属性,使核心企业进化为新物种,以应对新时代的市场挑战
探究:如何突破四维瓶颈。
临近十一假期,江苏淮北龚勋烟酒商行迎来了采购旺季长期以来,伴随着采购量的增加,作为规模有限的二级经销商,大量的预付款和后端资金销售的延迟对商家资金链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其实白酒行业的特点在国内行业中是非常典型的——有原料供应商,有包装设计服务供应商等在上游和大量的分销商系统在下游一家小型烟酒商行的问题,也折射出国内供应链上千万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焦虑——如何让金融机构快速准确地评估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价值,从而获得便捷的融资,扩大经营
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最近几年来,本应是连接产业供应链和金融服务的重要枢纽的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张牌部门统计显示,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49.5天,较2011年增加19.7天这个问题在今年上半年更加严重到今年7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已提高到54.2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7天
从上看,主流供应链金融模式过于依赖核心企业作为链主服务上下游,而核心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或条件共享其交易链中的数据,从条线来看,对核心企业信用确认和信用评估能力的多重依赖,导致金融机构更愿意在核心企业上游做保理融资或信用流通业务,而下游经销商的购买融资会因为没有核心企业增信的担保而等同于信用融资,缺乏推动的意愿和能力。
供应链行业知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化松同意这一发现在他看来,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需要努力进行全行业的转型目前供应链连接的两端——企业端和资金端都有优化的空间在产业端,模式仍然是在核心企业的信用循环上做文章,而资本端的主流模式仍然是借贷,数字技术的引入仍然是主体的画像,没有跳出传统
在更广的维度上,供应链商流,物流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分属不同主体,难以统一汇集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个典型的困境是,没有一个平台能够真正整合‘四流’数据即使可以聚合单个供应链的‘四流’信息,不同的产业链也无法‘交联’,更多维度的行业和企业经营相关的数据没有连接和整合,导致金融机构在最终的信贷环节缺乏风险控制的依据李波说
以上种种也使得参与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各方之间难以建立良性的协调机制,难以点连成线,线连成网,进而构造出一个体。
作用重要,痛点突出自前述八部门《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意见》出台后,要求行业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整合供应链领先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金融供应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的金融解决方案
破题——先定链再合并,双链联动
金融行业生机勃勃,顶层设计方向明确,市场参与者探索意愿上升。
一直以来,金融科技在零售和消费端的渗透实践较为深入和成熟,而对于工业端的探索则是市场公认的硬骨头,深耕者寥寥无几根本原因还是金融融入行业门槛高,大部分市场参与者因为是金融,是金融,所以无法真正扎根实体
一个市场共识是,供应链金融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产业数字化是无法实现的即使实现了,也是蹩脚的实现在李波看来,要想真正做大做强供应链金融,需要转变思维和玩法,跳出金融思维去做金融——首先基于你对产业的理解,服务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的互联网连接,然后再加入金融科技完善供应链金融,这才是解决之道
在李博看来,京东COM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脱胎于此,可以是左手科技,右手产业——解决问题的数字智能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双链联动,成为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平台典范
网络——建立一个分散的生态
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有多个相关方的复杂网络,破题者需要找到自己的明确定位,才能真正撬动多方参与的意愿。
供应链金融科技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多方参与只有充分激发协同效应,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不仅可以由单个企业发挥作用,也可以由多方发挥作用,为产业协作提供基础并不是某个核心企业起决定作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