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主导的未来即将到来
必须要尽快从“移动思维”转变为“人工智能思维”
未来已来,而你却不是未来的一部分,那会怎样?当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今年的联盟峰会上抛出这个问题,恐怕在场许多人心里都“咯噔”了一下。李彦宏所说的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
这个词汇大家并不陌生,现在手机里的Siri、日常出行的地图,甚至寄个快递、点个外卖,背后都有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不过,对所有产业和所有人来说,人工智能真的如此重要吗?更重要的是,它能实现吗?
湖南长沙的电视观众可能有发言权。自打他们使用的国安广视机顶盒采用了AI技术,整个操作流程就变成了一个字:“说”。——对着电视说,“我想看直播”,电视会切换到直播界面;说“我想看《欢乐颂》第11集”,点播页面出现了欢乐颂的片头;看见“安迪”的脸,问“这是谁啊”,页面出现了人脸识别图标,1秒钟后返回百度百科结果:“刘涛,1978年7月12日出生于江西南昌,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歌手。”
就这样,一个人看电视的过程,变得好像有个家人在帮忙操作遥控器,闲了还能一起八卦几句。
从技术上讲,智能机顶盒应用的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在这两个领域,人工智能的识别能力已经超过了人类,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刷脸”“听声”应用也开始进入实用阶段。百度总部的食堂已经实现了刷脸支付,几万人的进出也实现了刷脸闸机。
新技术的推广是很快的。很可能过不了多久,中国就能成为全球首个刷脸生活的国家。坐飞机不用担心没带身份证,买东西不用担心兜里没钱手机没电。现在中国只带手机生活已经让老外震惊,届时也欢迎他们再来体验只靠一张脸生活。
巧合的是,就在李彦宏发出人工智能“立足”之问的同一天,围棋国手柯洁在乌镇首战败给了阿尔法狗。跟计算机相比,人类的计算、记忆能力不值一提,下棋输给人工智能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在说话、辨人、翻译、驾车,乃至作诗、作曲等方面将全面超越人类。我们又该怎么办?
作为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走得最早的一批人,李彦宏给出的建议是,必须要有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尽快从“移动思维”转变为“人工智能思维”。
“移动思维”这个理念最早是“脸书”明确提出来的。一开始脸书也是一个电脑端产品,移动互联网时代,扎克伯格提出了“移动优先”。他在公司内部开会时,如果讲解新产品的截屏来自PC页面,他就拒绝参加,直到工程师提供手机、移动截屏页面。这种“极端”的方式逼迫脸书成功转型移动互联网。
企业的人工智能思维也是一样。比如原来做产品时,可能首先要考虑在手机触摸屏上应该是上滑、下滑、左滑、右滑,还是点这个、点那个,但人工智能优先,可能就要考虑镜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能,话筒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能。而且,还要关注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智能音箱、无人车,都是如此。制造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都有利用AI的空间。
作为普通劳动者,我们如果不想被时代抛下,就要学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作家可以靠它寻找素材,医生可以利用它辅助问诊,老师可以利用它制作个性化教学方案,农民可以利用它培育作物、防治病虫害,司机在被取代之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规划路线。
不过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尽情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之前的多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到电力,到计算机、互联网,都是人类要去适应机器,人类学开车,学编程,学习如何使用机器。但人工智能时代是机器来适应人类,它们学聆听,学交流,学人类的思考方式。那些需要戳屏幕、点鼠标的操作都会过时,跟人类语言、视觉交流没有障碍的技术则会活下来,最终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