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联合社“联”出新希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给瑞昌市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指明了方向。该市农民成立农业联合社,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融入农业全产业链之中,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助力了乡村振兴。
春耕时节,记者深入瑞昌市田间地头和农业联合社的育秧工厂、加工车间等地,探访农业联合社发展路径以及面临的困难。
成立农业联合社,延伸农业产业链,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4月14日,记者来到横港镇远景村,瑞昌市碧盛农业联合社负责人范小敏正开着插秧机,在田里穿梭,一会儿,田里就竖起了一排排嫩绿的秧苗。“一台插秧机,一天可插秧20亩以上,我们联合社的社员都是用插秧机插秧。”范小敏说。
范小敏是横港镇繁荣村人,2009年成立了瑞昌市碧野农机专业合作社,2013年承包了2300多亩田地种粮。“我虽然是种粮大户,但到农资生产厂家购买农资,价格优惠幅度不大。同时,我购买的插秧机、收割机等,利用率也不高。”范小敏说。为此,他与附近的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联系,希望成立联合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五个指头握在一起的拳头,力量大于一个指头。2013年12月,范小敏发起成立了该市首家农业联合社,12家农业合作社、4家种粮大户加入联合社,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联合社成立后,还先后投资建设了烘干厂、榨油厂和大米加工厂。“联合社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社员种植的油菜籽和稻谷,然后进行烘干和加工,再进行销售,产生的利润按照股份进行分红。”范小敏说。
目前,瑞昌市碧盛农业联合社从耕田、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到烘干、加工,全部是机械化操作,社员今年种粮面积达1.25万亩,社会化服务种粮面积达3万亩。
夏畈镇7家种粮大户,采取“稻虾共作”模式,养殖小龙虾3400亩。“没有成立联合社前,我们各自为战,相互竞争,效益不高。”种粮大户谈荣智说,“去年,我们成立了瑞昌市龙跃铜城农业联合社后,统一销售小龙虾,并建了育秧工厂和烘干厂,为社员服务的同时,还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加社员收入。”
“成立农业联合社,能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农民分享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环节的利润,有利于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幸金甫说。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2012年初,横港镇种粮大户傅义勇,承包了700多亩水田种植水稻,其中早稻面积有200多亩。他没有购买烘干机,收割早稻时,刚好遇到雨天,1万多公斤稻谷发芽,损失近万元。后来,他加入碧盛农业联合社,收割的稻谷卖给联合社,每亩纯收入比过去高200元以上。“加入联合社后,我只负责田间管理,不仅省时、省力、省心,而且收入有保障。”傅义勇笑着说。
陈全刚是高丰镇种粮大户,过去稻谷收割后,他会请村民把稻谷晒在学校操场、村庄的篮球场等地。有时遇到下暴雨,晒在外面的稻谷,就被淋湿甚至被雨水冲走,损失大。“如果我一个人投资建立烘干厂,烘干厂又‘吃不饱’。”陈全刚说。
为此,他与高丰、洪下等乡镇的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联系,去年4月成立联合社。联合社建立了烘干厂,当年利润达20万元,今年计划建立大米加工厂。
丰文先是桂林街道种粮大户,加入瑞昌市全丰农业联合社前,种粮面积是1100亩,今年种粮面积为2400亩。“加入联合社后,稻谷全部送到联合社烘干厂烘干,收入有保障。同时,联合社还有股份分红,一举两得。”丰文先说。
瑞昌市农业农村局粮油站站长郭在斌告诉记者:“联合社与种粮的农民签订了社会化服务协议,农民虽然不参与联合社分红,但享受社员同等待遇,这不仅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提高了社员的农机利用率。”
一年春作首,百业农为先。记者在瑞昌市广袤的田野上看到,到处是插秧机,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农业联合社“联”出新希望。今年,该市计划种植水稻17万亩,其中种植早稻3.6万亩。
大力培养乡土人才,让他们成为农民的“主心骨”,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瑞昌市有不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计划成立农业联合社,农业联合社在瑞昌已有燎原之势。”郭在斌说。联合社让社员尝到了甜头,也引起更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户关注,但是缺乏牵头人。
赛湖农场20多户农民,采取“稻虾共作”模式,养殖小龙虾1000多亩,其中三分场农民江新枝养殖小龙虾70亩。她对记者说:“农民希望我牵头,成立联合社,但是我没有管理经验,不敢牵这个头。”
据了解,多年前,赛湖农场的农民就希望成立联合社,就是因为没有牵头人而一直未果。“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对家庭农场、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农民的‘主心骨’,引导农民成立农业联合社。”幸金甫说。
推进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农民的迫切愿望。记者在瑞昌采访时了解到,农业联合社要做大做强,不仅缺资金,更缺懂经济、懂管理的人才。“希望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联合社的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农业联合社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同时,加大金融对农业联合社的支持力度,实行贷款优惠政策,并简化贷款手续,为农业联合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幸金甫说。(记者 何深宝 文/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