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全球市场暴跌后,A股率先强势反弹,投资者是撤还是守?
全球资本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之后,A股市场能否独善其身?全球恐慌情绪之下,A股投资者是该撤退还是坚守?
周一A股相较海外市场表现还算顽强,三大指数跌幅远低于欧美股市。周二(3月10日)早盘,A股市场情绪明显企稳,在下探至2900点附近后迅速获得支撑,随后强势反弹。截至下午收盘,上证指数涨1.82%,逼近3000点;深成指涨2.65%,创业板指涨2.66%。
A股率先反弹逼近3000点
A股在全球资本市场率先反弹,是否已经脱离危险?投资者接下来该如何决择?虽然各大券商分析师的观点并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受美股影响,短期仍有调整压力,中期看A股整体向上的趋势没有变,并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看美股
分歧较大,小熊市VS暴跌1万点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暴跌之后美股的看法,目前各家研究机构的分歧仍然较大。
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表示,隔夜美股暴跌甚至触发熔断,反映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极度恐慌。美股暴跌一方面是受疫情和油价的影响,很大原因是积累了十年的涨幅,估值普遍在历史高位。
梁辉表示,之前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进入温和复苏,疫情会使复苏进度受到很大影响,但是短期扰动不改变中期和长期趋势。目前全球已经对疫情高度重视,更多国家开始采取严格的控制疫情措施。所以,出现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国内的经济形势应更好于国外。
博时基金研究部总经理王俊也认为,连续下跌后,美国市场相对较高的估值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继续暴跌的可能性不大。疫情的发展对海外的影响较大,发达国家的政策空间比较有限,未来海外市场需要更多关注企业盈利的变化。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未来数周欧美股市仍将震荡筑底、频现暴涨暴跌的不稳定状态。基于美联储果断带领全球“大放水”、全球加强卫生事件防控的合作,张忆东判断2020年美股大概率是小熊市(20%左右跌幅)或震荡市(10%左右的涨跌幅),而跌幅超过30%、40%的大熊市仍是小概率,美股引发全球股市大熊市也是小概率。
不过,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坚持认为,美股的熊市趋势已经确认。道琼斯指数从高点下跌超过20%,在技术上已经进入熊市区间!
杨德龙表示,美国市场很多交易都已经程序化了,这会加速杀跌的过程。美股很多恐慌性抛盘,实际上是自动触发的一些程序化交易带来的,所以美股跳水比A股跳得还快。美股的量化交易占了绝大多数,机器在抛售的时候,下来是非常快的。"所以,美股见顶是今年的大趋势"。
杨德龙说,很多人对美股还抱有一定的希望,其实“所有的熊市都是一个熊样”,跌起来都是非常恐慌的。
根据美股的经验,一旦跌破牛熊分界线,不能涨回来的话,可能还要再跌20%,这样的话,美股走势还会更差。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从美国自身的原因来看,美国制造业的萧条并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又遭遇了原油的暴跌。美股持续暴跌还与银行股和石油股有关,这也是道琼斯指数的一个重要支撑,这两个支撑坍塌的话,美国股市崩塌是必然的。
“道琼斯指数在今年内暴跌1万点,将是大概率事件。”董登新语出惊人。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道指年初最高点突破29000点,目前已经跌至24000点区间。如果董登新预判准确,那么美股还得再跌5000点。
看A股
比较一致,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相比美股的巨大分歧,目前各家研究机构对A股的看法则普遍较为一致:那就是中国资产具有很好的"避风港"效应,中期A股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A股短期受到外盘影响,还会盘整蓄势,但往后看三个月甚至全年整体向上的格局没有变。
荀玉根表示,首先A股有自身运行的内因,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且此前市场已经反映了疫情的影响;其次,美股与A股的估值水平存在差异。美股以标普500为例,PE是21倍,处于2005年以来70%以上的位置;A股以沪深300为例,PE是12倍,处于2005年以来30%的低位。
荀玉根称,A股从去年年初至今,已经进入到新一轮的牛市当中。A股大概五到六年会有一个牛熊周期轮回,这轮牛市才开始1年多、估值不高。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短期来看,中国A股和港股仍面临“倒春寒”的调整压力。但是中期来看,中国资产具有避风港的效应,中国A股和港股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具体操作上,张忆东建议,“短期倒春寒,防御胜于进攻。”投资者不妨逢低精选中国科技型成长龙头股,他认为科技股是贯穿2020年平衡市结构型行情的最强主线,4月份或是科技股优质公司更好的买入时点。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黄燕铭表示,大盘指数仍然会运行在3000-3300点之间。从现在开始,大盘应该是逐步站稳3000点,然后走向3300点的过程。黄燕铭说,科技板块的走势已经起来了,创业板、科创板的表现,会比主板的表现更好。未来一段时间,主题性投资机会将会迭出。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A股在今天出现了V型的反弹,震荡回升,这也说明大家可以更加有信心。对于优质的股票可以适当来进行抄底,当然不要急于马上加满,可以分批抄底,从而获得一个底部建仓的成本。然后等到市场恢复到正常之后,将会有更好的回报。
清和泉资本董事长刘青山认为,A股不会走熊。历史上任何一次市场转熊,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流动性要进入紧缩的状态;二是股票市场的估值要高,有泡沫。目前流动性还看不到紧缩的趋势和苗头;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合理中枢偏下。
拾贝投资创始人胡建平建议,A股投资者留在市场上是最优选择。对于疫情,速战速决被持久战代替;对于石油价格战,如果长期低油价,对石油进口依存度很高的中国也不是什么坏事。过去几年海外资金流入较多,和国际市场的联动会加大。做点保护措施,保持情绪上和资本上自由行动的能力,留在市场上,给点时间,应该会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对冲经济下行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未来
怎么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说,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新基建”。“新基建”将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福利。
任泽平表示,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的话,那么,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
从高层的多次部署,到资本市场的资金热捧,近期“新基建”备受各方关注。其实“新基建”并非一个新概念。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不过进入2020年后,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新基建"是对传统基建的扩展,兼顾了稳增长和促创新双重任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通讯、计算机和电子等相关行业产品需求。这些“新基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能激发更多新增需求。
据招商证券预测,2020年至2025年“新基建”7大领域以及5G带动的上下游基建,新增投资合计规模为6.9万亿-10.3万亿。其中,5G基础设施累计带动投资有望超3.5万亿元。此外,特高压、高铁轨交、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每个领域都会新增投资规模数千亿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