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是特殊时期的共度时艰之举
疫情期间,线下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受到冲击,大量员工无工可返;而在线生鲜电商生意火爆,捡货员、打包员、骑手等人手紧缺,由此出现了这种临时性的灵活用工模式——“共享员工”。最早招收“共享员工”的是在线零售行业,之后逐渐推广至物流、制造业等行业。“共享员工”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举,还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新华网3月2日)
疫情特殊时期,网购订单成倍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分拣、打包、配送人员的严重缺乏。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受到冲击,大量员工无工可返。一场各取所需的“跨界合作”由此展开,共度时艰的“共享员工”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新兴的用工方式,既降低了线下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的人力成本,增强了特殊时期渡过难关的能力,同时大量吸收“共享员工”的行业,也不必担心疫情结束、回归常态后的人员安置与分流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提供了就业机会,跨界合作还可能催生新的业态。
这样一种新兴的用工模式,在未来能否常态化?不同人对此看法不一。笔者认为,“共享员工”实际上是特殊时期的共度时艰之举。在此期间,大家或许可以“不拘小节”,一旦企业经营重回正轨,其可能存在的工伤、社保、劳务纠纷、管理等问题,就会变得突出而迫切。而且,“共享员工”模式存在极强的流动性,这与企业和部分求职者稳定性、归属感的理念并不相符,未来也将面临挑战。
前景不明朗,却并不妨害其出现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能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为多个行业及从业人员带来转机与生机,就已然证明了“共享员工”模式特殊时期的特殊价值和意义。至于疫情结束后,其能否延续,不妨交由市场去论证与选择。
夏熊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