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公布:华为第一,阿里云第三
19日,工信部公布2019年(第18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本届软件百家企业2018年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212亿元,比上届增长6.5%;共创造利润总额1963亿元,比上届增长14.6%,平均主营利润率为11.3%,在行业内保持领先水平。
其中,华为软件业务收入位列第一,海尔集团、阿里云分别位列第二、第三。浪潮集团、海信集团、海康威视、小米移动软件公司、中国银联等上榜前10名。
来源:工信部网站(部分)
报告介绍,本届软件企业呈现出如下发展特点:
第一,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本届软件百家企业2018全年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212亿元,比上届增长6.5%,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13.3%。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14家,比上届增加1家;软件业务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59家,比上届增加2家。收入同比增速超过20%的企业有34家;增速超过50%的企业达到9家;两年持续在榜企业中,排名提升超过10位的企业达到16家,比上届增加1家。
第二,企业效益效率持续向好。
本届软件百家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963亿元,比上届增长14.6%,增幅高出收入8.1个百分点,占全行业利润比重为21.9%。平均主营利润率为11.3%,平均总资产利润率8.8%,分别高出上届0.6和0.3个百分点;其中主营利润率超过20%的企业22家,比上届增加6家。
从经营效率看,人均软件业务收入为86.6万元,比上届增加8.3万元;人均利润20.7万元,比上届提高3.3万元。同时,本届软件百家企业中上市公司达到一半,比上届增加2家,企业综合实力和融资能力不断提升,为未来成长奠定较好基础。
第三,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增强。
本届软件百家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1746亿元,比上届增长12.6%,占全行业研发投入的27.9%,远超收入和利润在全行业比重,是软件行业研发投入的骨干力量。企业平均研发强度10.1%(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比上届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研发强度超过15%的企业有20家,比上届增加5家;参与软件研发的人数达37.5万人,占软件百家企业总从业人员数量的39.5%。
本届软件百家企业的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超过3万件,拥有的获授权专利数量超过1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比重达四成,创新成果量质齐升;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8年国内企业专利授权量排名,华为和广东欧珀专利授权量分列第1和第3位。
第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本届软件百家企业在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四个领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8.6%、50%、3.6%和17.8%,与上届相比,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收入占比继续提升5个百分点,软件百家企业服务化转型持续推进;与全行业收入结构相比,软件百家企业的信息安全收入占比高出1.7个百分点,是构筑我国信息安全的重要骨干力量,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占比高出8.4个百分点,软件百家企业对智能制造的支撑力度进一步加大。
第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本届软件百家企业全年实现软件出口201亿美元,占软件百家企业业务收入的16%,占全行业软件出口比重为39.3%;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在软件技术、标准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出口市场不断向新兴市场拓展,对东南亚等国软件出口持续扩大,比上届增长172%,对非洲的软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对南美洲的软件出口有所起步;传统的主要出口和外包服务市场发展分化,对欧洲国家出口稳步上升,对美日出口下滑较大。
第六,助力实体经济转型。
一是为稳增长稳就业做出贡献,在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增大情况下,本届软件百家企业以占全行业0.3%的企业数量,创造出全行业13.3%的收入,上缴了全行业28%的税收,提供了全行业15%的就业机会,其中合计上缴税金超过1000亿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吸纳从业人数94.9万人,比5年前增加15.9万人。二是发展成果惠及社会群众,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软件百家企业不断升级智慧城市建设,致力于提供“城市大脑”,用新的方式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三是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软件百家企业深化融合应用,由基础较好的电信、金融等领域,逐步向工业、物流等领域拓展,以平台为依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重塑实体经济业态结构和生态圈。
报告强调,与国际大企业相比,我国软件百家企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仍未根本改观。本届百家企业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传统业务收入下降明显,系统集成业务是很多软件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受客户需求层次提高、交付难度加大,以及资金占用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这部分业务利润下降明显,部分企业开始收缩集成业务;
二是基础技术研发和原创性应用研发等科技创新成果相对缺乏,科研成果转化为核心产品、孵化出新兴业务的能力较弱,新动能对企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仍不足;
三是产业链协同创新不足,联合研发攻关的合作模式缺乏,单个企业的创新成本高居不下;
四是高端人才储备不足,人才不足和人才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五是国际市场开拓困难和风险并存,国内外环境变化较快,企业走出去难度进一步加大。(中新经纬APP)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