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投资减值恒天然本土化战略缺位
二次投资减值 恒天然本土化战略缺位
恒天然在华投资进一步影响了业绩。日前,恒天然披露的2019财年报告显示,公司预亏超5.9亿新西兰元。恒天然将业绩亏损的原因归结为资产投资减值等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恒天然再次投资失意主要原因在于本土化战略缺失。未来恒天然大概率不会再与本土乳企进行合作,而是直接与零售渠道的企业合作,成为参与者而非投资者。
投资碰壁
投资失意是恒天然此次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根据财报,经过对全年业务的全面审查等工作,恒天然需要减少其几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同时考虑到总计约8.2亿-8.6亿新西兰元的其他一次性会计调整,公司预计亏损将达到5.9亿-6.75亿新西兰元。
资料显示,恒天然入股贝因美的四年里,贝因美营收和净利润并不理想,其亏损额达16.93亿元。2018财年,由于对贝因美的投资减值4.39亿新西兰元,恒天然亏损1.96亿新西兰元。今年8月,恒天然宣布公司将出售其在贝因美的部分股权。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出售贝因美部分股权,这意味着恒天然仅是投资损失就极其惨重。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恒天然注销在三鹿集团的投资,损失约2亿新西兰元。此后,恒天然在华业务和生产链条均开始收缩。针对未来在中国市场投资布局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恒天然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复。
本土化难题
翻阅投资公告不难发现,恒天然参与到上述两家公司的合作更多的停留在资本层面。根据恒天然彼时要约收购贝因美股权公告,恒天然此次要约收购旨在通过成为贝因美的战略投资者,建立与贝因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双方全球资源的整合,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恒天然在华两次投资失意被业内普遍看来与其自身的投资行为有关。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入股三鹿失败是恒天然本身眼光不够独到,对于三鹿的市场前景和企业实际没有一个清晰的探底。
在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恒天然对中国市场和企业缺乏一定的了解,恒天然与合作伙伴仅存在资本上简单的合作关系,并没有与参股企业真正深度合作”。
重塑供应链
从目前来看,恒天然仍然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恒天然在2019财年报告中强调,虽然公司在中国参与的项目仍在战略复查,但中国的鲜奶市场仍在增长且前景可期。不过,在接连两次投资失意后,恒天然未来将如何布局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今年4月,恒天然旗下安佳消费品牌宣布在华推出首款自有品牌鲜牛乳产品,此次推出的鲜牛乳产品也是安佳首次以独立品牌推出的中国本土奶源乳制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恒天然开始选择注重自有品牌建设。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恒天然未来在华大概率将不会再依托本土乳企,而是直接通过新零售、餐饮渠道寻求商业合作。资料显示,恒天然已与新零售品牌盒马鲜生联手,推出“日日鲜”牛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