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的难点在于消除利益壁垒
由于用户被高额的换号成本绑架,形成畸形的用户粘性,三家运营商一直无法实现真正的市场充分竞争,市场份额并没有出现显著意义的波动。
-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号码携带工作的整体部署,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各运营企业于12月1日推出新业务受理流程。相比老流程,新流程将会显著提高用户对于携号转网的感知度和携号转网的便捷性。
上个月,工信部在发布的文件中明确表示,要求三大运营商在2020年之前必须实现全国范围的携号转网。携号转网,顾名思义就是“号码可携带、移机不改号”,在保留原有号码基础上改变运营商。笔者认为,携号转网开启了手机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机制,有助于市场充分竞争。但是,携号转网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消除利益壁垒。
目前,国内移动业务表面看是三足鼎立的状态,但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垄断的市场。由于用户被高额的换号成本绑架,形成畸形的用户粘性,三家运营商一直无法实现真正的市场充分竞争,市场份额并没有出现显著意义的波动。
那么,新业务受理流程如何优化携号转网呢?
其次是提高携转效率。以往用户申请完携转业务后,须等到当晚10点后才能正式转到新的运营商。新流程启用后,用户办理完携转业务后1个小时内(到下一个整点时刻)即可正式携转到新的运营商。携转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流程上将更为规范,迫使运营商提高业务处理能力。
在我看来,携号转网关键在于消除利益壁垒。从此前试点来看,携号转网往往存在运营商的人为限制。比如,合约期内不能携号转网,网络切换期间会影响正常通信,等等。
频繁的携号转网,会给运营商带来额外的成本与工作量,而三大运营商都是处于相对垄断市场,维持现状是垄断者最喜欢的市场策略。
此次在五省市进行新一轮试点工作,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携号转网的决心。期待携号转网试点工作把重点放到消除利益壁垒上,以公众利益为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