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国
adall1 adall2
当前位置:传媒中国 > 国内传媒

打通产业链粪污成黑金

栏目:国内     编辑:山歌    时间:2017-04-08 11:41     热搜:产业   阅读量:10505   

董倩倩胡越本报记者刘振远 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裴燕宣苏哲

“将畜禽养殖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既减少了面源污染,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真可谓一举两得。”2017年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生猪调出大县畜牧局长班期间,局长们就如何推进畜禽养殖粪便肥料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肥料化是实现“污染源”到“资源”转变的重要渠道,值得在全国大力推广。

不同于将粪便腐熟成农家肥的传统做法,加工成商品有机肥的集约化生产需要构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在产业链上游,充足的粪便原料供给,是加工厂得以生产的基础条件。“县里在几家大型养殖场建立了沼气池发酵有机肥,并采取干湿分离技术制备商品有机肥,直接将有机肥加工设备建在养殖场里,实现了规模效益。”河南省杞县畜牧局局长马丙宇介绍道。

而在安徽省临泉县畜牧兽医局局长葛飞看来:“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有些地方整体养殖规模较小,且大量粪便运输具有一定的半径。因此,肥料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切不可一味贪大,否则容易变成形象工程。”

话一落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梁斌春就接上了话茬儿:“肥料化利用的主体是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下来,企业会更愿意参与。希望国家能进一步提高加工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并对基层购买设备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

在产业链中游,加强有机肥产品的监管,是科学还田的保证。浙江省嵊州市畜牧兽医局局长俞朝建议:“进一步推动有机肥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加强对企业生产和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二次污染。”

种植户位于产业链下游,是畜禽粪便肥料化的最终使用者。当谈到有机肥推广时,陕西省澄城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文却微微皱了皱眉头:“一部分农民施用有机肥的意识仍然不高,原因在于购买商品有机肥的价格多于化肥,而且化肥用起来比较省事。”

李文的感慨不无道理。随着近年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未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地区,部分农民出现了种植意愿降低的现象,自然对有机肥“提不大起兴趣”。讨论中,局长们纷纷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种养结合,实现粪便有机肥加工和使用的产销对接。

“我们县一方面将养猪粪便经沼气池发酵,通过铺设管道,向香蕉园喷施沼液;另一方面,积极制备商品有机肥,采用‘有机肥+配方肥’模式,实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畜牧兽医局局长梁汉文说道。

“应加强宣传,从政策层面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并通过项目示范打通粪便从池到田的技术推广。”湖北省宜都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施春燕建议,“还要根据种植作物的消纳能力,合理规划养殖规模,实现种植和养殖的精准结合。”

无论在产业链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肥料化的实现,政府都应发挥引导作用。黑龙江省望奎县畜牧兽医局局长杨威表示:“政府要搭台,对接好规模养殖场和规模经营的种植合作社,推进有机肥施用;对于小散户养殖者,可探索PPP模式,实现收集利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传媒中国

相关阅读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