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老工艺点染新生活
车然和刘香这对小姐妹是贵州安顺人。2014年,她们辞去工作,一起创立了“知·青”工作室,想用90后的新视角去了解和传播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织染手工艺文化。“我们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保护和传承好传统手工技艺,就必须开发新产品,让它们被更多的现代人认识和接受。”车然说。
如今,和她们有相同想法的传统手工艺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断创新技艺、创新理念、创新运营模式,让传统工艺绽放出新的魅力,融入现代生活。
文旅搭台,做好体验服务
“右脚踩,穿梭,左脚踩,拉紧,我学会了。”在文渊狮城旅游度假区古街中心,一排排小巧的织布机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体验手工织布,北京姑娘陆茵正学得认真。“以前只是在电视电影上看过手工织布,有机会体验一下,自己当织女的感觉还真不错。”陆茵非常开心。
文渊狮城位于浙江省千岛湖姜家镇,由杭州新天地文旅集团开发运营。为了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充分接触和了解新安文化发祥地的各种传统手工艺,近年来文渊狮城花费不少心思和功夫,邀请知名老手艺人汇聚于此,玻璃艺术工坊、木工坊、陶艺工坊等各类工坊相继落地。2016年5月份,国内首个、浙江省内唯一的非遗生活体验基地在此落户。同年,传统花道、茶道、香道等传统文化体验基地也相继建成。
“杭州新天地集团是城市综合体和文旅产业的综合运营商,近年来集团着重在文旅板块搭建多元平台,吸引独立设计师、手工艺爱好者及广大游客,通过亲手操作去学习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带动文化消费。”杭州新天地文旅集团总裁林瑾告诉记者,把传统工艺和文创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很受游客欢迎,社会反响良好。
如今,文渊狮城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坚定,思路越来越开阔,想做的事也越来越多。为了让所在地淳安县拥有的优质丝麻原料产业和“八都麻绣”等传统纺织手工艺获得更好发展,文渊狮城联手当地政府邀请纺织行业、文化界、高校等专家学者和传统纺织手工艺传承人,成立了“丝棉麻综合研究中心”,深入思考和实践丝棉麻与现代工艺的结合传承及产业化发展。
“谷雨时节,我们启动了桑棉麻春耕第一锄,以此构建从种植到发布的完整手工产业链。同时邀请设计师、驴友、亲子家庭等以‘体验官’的名义参加千人规模的小巷织旅,织布、土布小手帕扎染、茶染等,大家非常感兴趣,玩得很开心。”小巷三寻品牌创始人、土布纺织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说,选择与新天地合作,看中的是其对传统工艺产业化的先进理念及强大的平台支持。
“传统工艺文化体验服务有巨大的社会需求,传统工艺的生产供给和销售必须要朝着服务化方向发展,接下来我们将合力做更多的大型体验、设计师集合、品牌发布等活动。”林瑾说。
动态传承,适应大众需求
“小巷三寻创立十多年来所有的手工艺品都是贴近生活的产品,与高雅或者小众的艺术品截然不同。”在郑芬兰看来,展品只能孤芳自赏,原本就来自生活的传统手工艺产品应回归生活、融入生活、服务生活。
作为土布纺织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今年42岁的郑芬兰从小跟着妈妈学织布。但她和思想有些保守的妈妈不同,上过大学的郑芬兰对土布传承有着自己的理解——传承必须是动态传承、创新传承,土布要让更多人接受并喜欢,需开发创新。
郑芬兰首先改造织布机,她设计的织布机比传统织布机缩小了三分之一,但速度却提高了三分之二,更简单易用。“最基本的花型,一般人5分钟就可以学会。”现在,郑芬兰的新型织布机已经改进到第三代,可以更好更快地织出各种新花型。这让土布无论是在城市体验、走进课堂,还是在农村实现产业化,都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郑芬兰还不断改良织造工艺,在设计上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让原本又粗又硬的土布,变成环保时尚又实用的产品,书皮、手帕、相机带、家纺装饰等,各类产品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郑芬兰不遗余力地在全国乃至国外推广土布纺织工艺和产品,传播传统文化“耕”“织”魅力。走进北京、杭州等多地多校,和学生们一起缝制土布手工环保书皮;在清华附中永丰小学开辟全国首个“校园中的半亩棉田”,让孩子们在了解棉花从播种到收获的成长过程中,爱上传统手工艺,爱上传统文化。
让郑芬兰感到欣慰的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度开展和文化自信的树立,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新手工艺”、“重拾手工传统”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理念,参与其中的人越来越多,采用传统工艺元素生产的新日用品和文创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
“可以说,当前传统工艺发展已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传统工艺振兴迎来了最有利的条件和历史时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屈盛瑞说,抓住机遇,创新传承理念,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生产出更多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手工艺产品。
反哺乡村,改善村民生活
车然和刘香创立“知·青”工作室期间,在惊叹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服饰绚丽多姿、巧夺天工的同时,也开始为乡村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深深担忧。
为了帮助村民增收,“知·青”工作室把乡村妇女们制作的传统手工衬衣,用于二次设计,提升改造成家居家纺用品,时尚又实用。目前,她们正在与杭州新天地酝酿合作,将在文渊狮城开展“旧衣蓝染体验”活动。“我们想邀请和动员一些贵州的乡村织娘们到文渊狮城,现场展示和教授游客学习蓝染。”刘香说,让乡村织娘们走出大山,让蓝染手工艺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是“知·青”工作室的目标。
让老手艺变成致富的新渠道,也是郑芬兰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多年来,小巷三寻最重要的板块就是“手工的村落”。“我们走进各个村落去解决各种技艺问题,解决产品如何走出去的问题。我们的很多手帕都是在村落里生产的,这个产业链可以反哺到农民身上。”郑芬兰说,小巷三寻的理想就是将现代手工技艺带进村落,通过手工、通过产业化入驻村落,改善村民生活。
殊途同归。林瑾告诉记者,文渊狮城建立丝棉麻综合研究中心,复活当地非遗手工,推动产业化发展,在连接起大众消费市场一端的同时,要带动和促进另一端当地村民的就业,让传统工艺迸发新的生产力和生命力,为周边村落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从而最终让传统工艺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