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扶持温暖同行
郭长龙曹原
每天,山东省临清市金郝庄镇东张村贫困户60岁的闫桂玲一天的生活是这样安排的:早上六点半,天亮起床,打扫自家院落,给老伴、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六口人做饭,吃完饭后,先到同是贫困户的邻居周厚丽家,帮助她扫扫院子,洗洗衣服,给她家的牛羊添些饲料,忙完她家,时间差不多就到了9点多;然后闫桂玲再到邻居——也是贫困户刘菲菲家,帮助刘菲菲做一些家务,这样一晃,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闫桂玲、周厚丽、刘菲菲她们都是东张村普通的农民,普通的邻居,原本她们应该和中国广大农村的邻居们一样,互相串串门,拉拉家常,农忙时节、婚丧嫁娶互相帮帮忙,但是,共同的贫困户身份和她们特殊的家庭把她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互帮扶,相互鼓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病痛让三个家庭贫困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三家贫困户,也是各有各的一肚子苦水。
闫桂玲,儿子儿媳都是大脑炎后遗症患者,生活仅能自理,种地、打工样样不行。于是,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60多岁的老两口身上,这个年龄,外出打工没人要,地里刨食不赚钱,贫困的日子可想而知。
刘菲菲,29岁,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一直瘫痪在床,虽说生活能自理并能够做些简单的家务,但下不了地,干不了活。丈夫张荣辉是大脑炎后遗症,干不了重活,女儿只有5岁,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60多岁的公婆身上,但公公张桂生自己患有高血压等病,而且岁数一天比一天大,身体也越来越差。
如果说闫桂玲、刘菲菲家的贫困属于天灾,那么,周厚丽家就是典型的人祸。
轮椅上的周厚丽面容娇美,打扮得体,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干净利落劲儿,看上去也就是二十八九岁,和三十五岁的年龄很不相符,生活的重创和压力也淹没不了她的美丽。周围的邻居说,周厚丽可是十里八乡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13年前,二十出头的漂亮姑娘周厚丽中学毕业后在附近纺纱厂上班,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然而,当美好的生活刚刚在她面前展开时,2004年,下班途中,一场无妄之灾悄然降临,周厚丽被载重卡车轧断双腿并伤及脊椎,落下了终身瘫痪,曾经的美好和幸福戛然而止。
“经常,在梦里,自己依然会跑会跳,骑着自行车和朋友玩,可是一醒来,就满脸泪水。”周厚丽说。从绝望、愤恨到挣扎认命,过程如钝刀割肉、痛彻心扉。
8年前,她经人介绍,和丈夫张新东结婚。丈夫也是自小患小儿麻痹症,一条腿有残疾,好在丈夫脑瓜聪明,学了修家电的手艺,给家电销售公司打工,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公婆虽然都70岁了,但身体还算硬朗,为补贴家用,公公喂养了四只羊一头牛。
然而,车祸留下的伤痛隐患并没有放过这个不幸的家庭,2016年,为矫正受伤的脊椎,医药费花去17万元,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债7万元。祸不单行,婆婆2016年底遭遇车祸,彻底丧失劳动能力,病灾如影随形,正把这个家庭拖向贫困的深渊。
公婆渐渐变老多病,孩子一天天长大,上学需要接送。如果让丈夫在家里干这些杂事,就不能外出务工或者下地干活,那家里的收入从哪里来呢?这是这三家贫困户共同遇到的问题。
公益资金保障结对护理
正当这样的贫困家庭陷入困境之际,2017年,临清市实施的邻里互助精准扶贫,让这些陷入困境的家庭看到了曙光。
原来,为加快做好因病致贫群体帮扶工作,切实减轻因病致贫群众生活负担,临清市决定在全市省定贫困村中全面推开“贫困户邻里互助护理”工作,整合政府、医疗、社会三方资源,动员贫困户、先富群众、党员干部三方力量,精准确定互助对象和护理责任人,开展邻里互助护理,实现对因病致贫贫困户“心贴心、面对面、零距离、全方位”的帮扶,解放出更多劳动力外出打工、发展生产,加快因病致贫家庭脱贫步伐。
临清市扶贫办副主任王立杰介绍,互助护理形式有弱弱互助式,即贫困户之间结对帮扶;强弱互助式,即非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结对帮扶;干群互助式,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结对帮扶。这三种方式都遵循“自愿、能岗匹配、就近帮扶”的基本原则。
金郝庄镇东张村的这几户人家属于弱弱互助式,一般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实施结对护理帮扶。护理人按公益岗位对待,每年可申请社会公益性岗位补贴约6000元,资金来源是由市人社局按照政策规定设置社会公益性岗位,并依照有关规定落实补贴资金,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同时,利用慈心一日捐、扶贫捐赠基金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贫困家庭重燃生活希望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贫困户邻里互助护理”工作模式的开启,让众多因病致残致贫、饱受磨难失去希望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周厚丽的丈夫张新东说:“自从我母亲出车祸后,我都愁坏了,这个家以后里里外外都靠我自己,怎么办呢?镇里实施邻里互助后,三奶奶(指闫桂玲)天天来帮助做家务,我就不用操心家里了,在外面安心修电器,也能多挣点钱。”在刘菲菲家,刘菲菲的公婆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有了三婶给我们照看家里,我们下地干活放心了。”多次和镇扶贫办工作人员接触,轮椅上的周厚丽也对未来减少了忧虑。她有了一个心愿:能否申请一个农村淘宝的店小二或合伙人职位,在家里开农村淘宝。
同样感到满足的还有闫桂玲。她说:“我都60岁了,身板还算硬实,下地干活也没问题,可说要是打工挣钱,谁要咱啊!没想到,能给咱这个活,就是拾掇拾掇家里,每月给我500块钱,一家的油盐酱醋、肉菜鸡蛋都解决了,我知足。别说给钱,都乡里乡亲的,不给钱也该帮一把啊!”
“信心比黄金重要。如果像闫桂玲、刘菲菲、周厚丽这样的极端贫困家庭都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脱贫,她们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这样就会更加增加四肢健全的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扶贫办也会和农村淘宝负责人积极联系,争取把周厚丽的梦想变成现实。”金郝庄镇扶贫办主任袁自博信心满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