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仍待验证银行股配置价值凸显
随着两会结束,投资者对于市场预期发生微妙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前期“维稳”预期的消除,以及政策预期的减弱。在两会前后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此,我们展望一下市场整体情况,并对行业和板块的配置进行梳理。
2017年年初以来,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较为强烈,由此推动了上游资源品行业的强劲上涨。近期出炉的经济数据,验证了经济复苏的动力仍在,工业增加值高于预期和前值,达到6.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上行至8.9%。
但是从行业推动力来看,目前上游行业的良好表现主要是建立在价格回升的基础之上。经过了连续多年的价格回落之后,在我国供给侧改革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共同作用之下,上游资源品价格持续攀升。但如果对比细分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定价能力较强的资源品整体涨幅超越国际大宗商品。资源品价格的推升,主要来自于供给端的收缩,需求虽然好于预期,但并未明显大幅提升。随着市场价格的攀升,可以观察到中间贸易商的库存依然低,价格与库存的背离预示后续市场价格上涨动力减弱。如果价格的持续性难以保证,那么资源品的持续表现空间也将受到压制。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回升,也带来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上行。一般工程机械使用周期为5~8年,在连续5年制造业投资增速下行过程中,更新需求被不断推后。随着工业企业利润的回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投资能力也开始增强。在更新需求和投资意愿的推动下,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持续上行。中游制造业的需求有望逐渐释放,由此带来周期股的投资由上游转向中游。
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大消费相关行业,例如家用电器和食品饮料表现最好。经过了春节前后的数据真空期之后,宏观经济情况将通过数据逐渐展现在投资者面前,市场对预期的分歧较大,导致投资者开始转向更为确定的价值股,即盈利能力较强、估值较为合理的行业和板块。以行业的市净率除以市盈率,代表行业的盈利能力,家用电器位居首位,其次为食品饮料。在经济复苏动预期依然存在时,周期股依然有表现空间,但随着披露期的临近,投资者对价值股的配置力度逐渐增强。
除了周期股和价值股,银行股的配置价值也较高。银行股投资的核心要素是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
根据银监会公布数据,2016年4个季度的不良率分别为1.75%、1.75%、1.76%和1.74%,可以看到不良率的拐点已经出现。自2016年开始,工业企业利润的逐渐好转,也为银行资产质量的好转打下了基础,未来不良率的持续下降依然值得期待。目前PPI维持高位,工业企业利润保证了银行整体资产质量的好转,银行股的估值有提升空间。
虽然近期成长股时有表现,但是整体投资时机或仍需等待。从估值来看,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3月15日,创业板综指市盈率为60.9倍,中小盘综指为51.7倍。如果更进一步看指数成分股的中值,则分别为83.2倍和65.2倍。成长股板块整体的估值虽然较前期回落,但整体依然较高。在去杠杆、防风险的压力之下,我国货币政策收紧预期较为强烈,市场整体估值受到压制,而估值相对较高的成长股,估值回落风险仍需投资者重视。
总体来看,上游资源品价格带来的上行动力或有所减弱,而中游行业受益于经济回暖盈利能力增强,因此周期行业配置策略应逐步从上游转向中游。投资者对于行业和个股价值的看重,有利于推升估值合理、盈利能力较高的大消费板块表现。随着经济数据的好转和企业盈利回升,银行资产质量或将持续回升,或将带来银行股估值的提升。在年报行情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提振下,成长股板块有望走出结构性行情,但较高的估值依然值得投资者提高谨慎。(信达证券 谷永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