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国
adall1 adall2
当前位置:传媒中国 > 观察传媒

北京城建大学-北京城市副中心拆迁见闻:从小院到楼房农民的欣喜和期待

栏目:观察     编辑:许一诺    时间:2016-10-15 16:40     热搜:北京,大学,拆迁,农民,拆迁   阅读量:18609   

跟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刻推动,通州,在承接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非首都功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肩负起独特的历史任务。新华社记者日前深刻通州,采访纪录这里产生的变化,见证国家战略的落地生根。

今天首先关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拆迁见闻。来看报道。

62岁的马保瑞每天都要去看新市委市政府和回迁安顿房的施工现场。在工地,他给记者指自己的新家。哪里是2号楼、哪里是4号楼,他毂下儿清。

马保瑞:目前这个家就在这个,就在这个你看那里有围挡么,发白的那个,就大约在那里。我们没事儿我们有闲工夫,就过来带着老伴儿,来看看那个市政府这边这工程,我跟她讲这施工都比较文明。

马保瑞的家本来住在通州区潞城镇常屯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精心肠打理着自家的小院,为了给小院儿增加文化气味,他还栽种了很多竹子。拆迁了,陪同了他20多年的竹子也要移植到其余地方去,马保瑞心里还真有点不舍。

马保瑞:移走了今后,有时间我再看看它去,告知告知怎样管理、怎样浇水、怎样施肥。今后有时间我就这么做。

为了给城市副中心建设腾退土地,潞城镇第一期6个村拆迁去年末已完成,第二期10个村的拆迁正在进行。自9月15日镇里启动拆迁签约,到10月5日,2160户村民已所有签约。

马保瑞:这暮年生活还真是我想要的,我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类生活。站在楼顶上能看到那个,北边一望无边没有高楼挡着,能看到燕山山脉,往东能看到燕郊那里,能看到三河那里,视野挺开阔的,河里的鱼跳那水纹都能看得挺明白的。后边是一个后花圃,供人们漫步蹓弯儿的那么一个场合,太好了这地方。

张秀敏的家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召里村。9月26日她和家人完成了签约。故乡难离,他们选了在村里原址上新建的回迁房。与回迁房隔街相比较,就是张秀敏正在被解除的小院。

张秀敏:这边都是住房,这边是小客堂,这是厨房,旁边这是厕所,洗澡什么的,它是勾联搭的。下雨的时候不需求出去,上厨房啊,上厕所啊,不需求出去,特便利。这边都是东配房了,这是西配房,这边都是租出去的。

张秀敏说,尽管有点舍不得这个小院,然而楼房冬季有暖气,今后不需求担忧取暖问题了。最让张秀敏开心的是自己选的回迁房就在老宅子对面,每天都能够看到本来的家,既熟悉又亲热,感到很安心。

张秀敏:就在这一片,这不都是我们的回迁楼嘛,这是我们召里地段的,我是在头里那栋,底下的一楼,一楼不跟平房一样嘛,跟平房似的就是为了这个嘛。那个属于三居,110平米的。(记者:站在这都能看到新家。)就是,就为了这能看到本来的家嘛,特殊多情感嘛对这儿。

跟随此次拆迁,像张秀敏和马保瑞一样,本地的村民们正式离别了农民身份。之前在村里每个月能领到900元养老金,成为住户后,将涨到1700多元。看病报销的比例也比之前高了。

马保瑞:目前最希望的是把自己的身材保养好,我们目前想着健康,我们想着健康长命。

新华社记者孙蕾、郭沛然 北京报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传媒中国

相关阅读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