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国
adall1 adall2
当前位置:传媒中国 > 财经传媒

宋华:供应链金融数智化须依托产业生态

栏目:财经     编辑:景舍    时间:2022-05-11 00:26     热搜:金融,产业,生态   阅读量:19601   会员投稿

作者化松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供应链金融专家。

供应链是金融活动的基础。没有坚实的产业供应链,就没有供应链金融。而且因为良好健康的资金流有助于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供应链金融也可以有助于供应链的建设和发展。

供应链的发展及其问题。

它强调供应链中交易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其中资金流决定了供应链的健康。供应链金融是保证良好资金流的重要方式。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集物流运作、商业运作和财务管理为一体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它将买方、卖方、第三方物流、金融机构等行业所有参与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激活供应链资金,以资金拉动供应链发展的过程。

自2001年以来,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部分产业金融业务主要由商业银行带动,主导金融产品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仓单等。这种形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爆发;第二阶段是2010年以后,尤其是“上海钢贸案”和“青岛港事件”之后,商业银行开始逐渐从“前台”退居到“后台”。通过与产业链中的领先企业合作,他们为其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提供资金,有效避免了第一阶段产生的问题。但在这一阶段的后期,2017-2018年左右,出现了一些企业故意拖欠供应商资金,延长账期,同时凭借自身从银行获得的优惠资金提供利息相对较高的融资,产生了“流氓供应链金融”现象,在这一时期遇到了瓶颈;2018年后,供应链金融进入多模式并行的新阶段。一方面,传统龙头企业主导、商业银行协调的供应链金融仍在广泛实施。另一方面,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或形式也开始出现并逐步探索。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开始向供应链金融渗透,防范供应链金融潜在风险;随着2019年银监会发布《关于促进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和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优化升级的意见》,供应链金融进入第四阶段,监管部门开始规范供应链金融发展,对供应链金融各主体的角色和行为提出要求。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等一些新型金融产品也相继出现。

金融供应链依托产业供应链生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生成金融生态,实现数字智能,从而实现产业和金融生态有机、有序、有效的发展体系,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真正的数字化平台。前端业务运营数据和后端管理数据没有整合,面向业务的管理分析应用没有建立,企业离真正的数据平台还很远;第二,警惕轻信过剩,过于迷信技术。近两年来,区块链的概念一直很热。很多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防范所有的道德风险和金融风险。但是我们真的找到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了吗?要考虑如何将技术嵌入到供应链流程中,将技术与应用结合起来;第三,缺乏可靠的保障平台。如何保证数据的质量和票据的管理?供应链实现数字化智能的前提是依靠供应链获得真实数据,依靠金融科技获得真实数据。

金融赋能供应链中金融数字的智能开发

中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它们在国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何让中小企业有效嵌入供应链,如何在合适的时间获得合适的资金,也是保证供应链有序运作的关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要使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作为具体措施之一,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了供应链金融将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问题就像一个天平,其基础是风险管控。商业周期的变化、疫情的影响、产业升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压力等因素,使得风险管控遇到很大障碍。余额相当于信息,因为控制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减少行业内的信息不对称。但由于业务场景的异构性、不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同、数据形式不同,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难以形成行业级的供应链信息,从而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余额的两端分别是资产和资金,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在于资产和资金的有效匹配。如何在业务背景真实性的基础上,让风险管理粒度化?如何交叉核对业务和资产?如何实现电子订单、运单、装箱单、仓单、物流发货、应收账款的动态匹配?如何通过技术客观反映多级供应链的主体信用?这一切都有赖于金融科技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底层交互的对象化、债权结构的对象化、末端业务的自主化和主体信用的自主化。

金融的本质是帮助控制风险。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中,金融科技不是产业信用的创造者,而是产业信用的传递者,真正的信用创造者是供应链中的企业。科技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让信息更加透明,让投资者了解和预测风险,极大地促进资金的健康流动,赋能供应链金融的智力发展。

控制供应链金融的宏观和微观风险

供应链金融面临两个层面的风险:一是宏观层面的环境风险或整体风险,由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全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或问题引起;二是微观层面的操作风险,通常是组织问题和管理问题造成的。

对于宏观层面的整体风险,监管方作为风险管理的主体,应从以下三个维度对风险进行管控:一是保证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良好的金融秩序和公平的交易环境才能从根本上防范风险;二是建立智慧监管体系,既能有效把握供应链金融运行,又不干扰市场管理体系,做到既监管又灵活,使企业在一定框架内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创新;三是建立信息安全和治理体系。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始涉及大量的资金往来和金融工具的应用。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和治理体系势在必行。

至于微观层面的经营风险,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都是风险管理主体。应尽快建立可信的交易链、可信的资产链、可信的行为链,即推进合同、发票等对应关系的统一和标准化;在考察主体信用时,不仅要关注借款人,还要结合结构中的信用考察直接关联人或交易对手的情况。第三,关注可信资产链,牢牢管理供应链运作中的资产和资产转化,不仅包括资产在某一时间点的价值和质量,还需要动态把握资产转化、价值变化等。

例如,液体散装物料的管理要素与固体散装物料的管理要素明显不同。如何结合相关要素做好资产管理,如何实现其流程、仓库、配送、运输?在跨境交易中,经过了哪个码头、港口、物流节点?科学技术将在解决此类问题中发挥巨大作用。

金融供应链或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金融对接难的问题一直被很多产业主体所诟病,可以说是目前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是由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产业供应链发展需求、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无法与时俱进、单一金融机构无法应对复杂供应链场景等具体问题造成的。要解决此类问题,金融供应链的建设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

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业务有机连接,系统化服务行业;后者是通过产业供应链的运营管理引导金融进入产业,而供应链金融要想智能化,需要供应链金融和金融供应链的高效整合。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服务业的基础,是行业平稳运行的保障。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的产业供应链,进而实现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供应链的财务追求是使产业供应链的参与者能够公平合理地获得产业运行的要素资本,从而实现产业运行的高质量。事实上,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行业内各利益相关者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也需要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之间的合作,从而全面服务于行业供应链。同时,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尤其是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防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既肯定了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提出了未来需要探讨和关注的数字化信息安全问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传媒中国

相关阅读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