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国
adall1 adall2
当前位置:传媒中国 > 财经传媒

篁岭:中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探路者

栏目:财经     编辑:安远    时间:2017-04-07 09:16     热搜:乡村,旅游   阅读量:10168   

特写

本报记者 江宜航

篁岭深藏于江西婺源东部黄山余脉之中,海拔500多米,有500多年建村史,属典型的山居古村。全村古树环抱、梯田簇拥、风景如画,犹如挂在山坡上的盆景。有关篁岭的摄影作品,10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

然而,古村地质灾害频发,从1978年开始地方政府便不断鼓励村民下迁。旅游开发之前,篁岭已陷入缺水缺电、经济凋敝、居民搬离、房屋失修、梯田荒废的窘境,面临着在“半空心化”中逐渐消亡的命运。

2009年,有着在婺源地区多年开发旅游资源经验的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向阳,开始介入篁岭,开创了独有的“篁岭模式”——通过市场经济杠杆,以古村产权收购、搬迁安置结合古民居易地搬迁保护的模式进行村落保护性开发,保持了古村文化的“原真性”。

篁岭在保住青山绿水之后,如何找到自己的特色?

对此,婺源县江湾镇镇长胡洪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建设应该避免千城一面,乡村旅游开发也不能失去特色,长期以来,江湾的小城镇建设,就是在如何保持“最美”的特质上下功夫。

据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篁岭景区总经理李春富介绍,篁岭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村,以“最美中国符号”“晒秋人家”远近闻名,自古及今保存了完整的洗晒传统。他告诉记者,农历六月六洗晒节,在宋代被称作“天贶节”,元明清时期被定为“洗象日”。于是,从2015年开始,他们就在篁岭古村举行晒秋文化节。

对于篁岭模式,江西省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洪文艺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认为,篁岭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将生存型的 “自然村”,升级为消费型和发展型的“商业镇”,同时通过村民的兼业、就业、创业、兴业,实现了就地城镇化。生活品质城市化,生活情调乡村化,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传媒中国

相关阅读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