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皇家加勒比中国区总裁刘淄楠:邮轮旅游需拓宽渠道
本报记者 温颖然 广州报道
邮轮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旅游度假方式,正在越发受到大众的追捧。然而在近期,随着国家旅游局提示赴韩旅游风险以及国内旅游企业下架韩国游产品,国内几大邮轮公司亦纷纷做出回应,包括皇家加勒比、歌诗达等在内的邮轮企业表示将调整赴韩游路线。
近日,有韩国媒体报道称,不少在中国运营的邮轮公司纷纷决定取消韩国港口停靠计划,更改航线。韩国相关行业预测,中国邮轮集体取消韩国停靠现象至少将持续至今年10月底。而这一推测在3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邮轮峰会上得到了官方证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表示,从3月15日开始到今年年底,在中国运营的各邮轮公司取消停靠韩国港口的邮轮航班超过300个,涉及超过100万游客。
据韩国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去年赴韩旅游人次达到了806.77万。韩国一直是邮轮线路的热门目的地之一,此次受航线调整影响的100万游客,无疑会为邮轮公司、旅行社及OTA带来一定经营压力。
“韩国航线的更换的确带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挑战。”日前,皇家加勒比北亚及中国区总裁刘淄楠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坦言,集装箱无法停靠韩国港口直接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同时为了应对航线单一的问题,皇家加勒比将增设更多富有特色的日本港口作为替代,产品设计也将更加多元化。
产品优化
记者从皇家加勒比中国区负责人处获悉,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对旗下的海洋量子号、海洋水手号、海洋赞礼号自3月15日到6月30日期间从上海、天津出发前往日本、韩国的航次进行调整,将原计划停靠韩国的港口调整为停靠日本的港口或者海上航行。
对于航线的调整,刘淄楠表示对皇家加勒比而言并不会有太多影响。“邮轮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而是作为在海上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的度假产品。邮轮本身就是一个旅游目的地。”
为了应对港口的更换,刘淄楠向记者透露,皇家加勒比接下来将会安排一些长航线和特色目的地,拿日本港口来说,除了常规的福冈、长崎口岸以外,还会增设熊本、冈崎、别府、高知、广岛等不常见的目的地。
据了解,2017年6月及9月以及国庆期间,皇家加勒比旗下的“海洋航行者号”将以深圳蛇口太子湾为母港,营运前往越南、日本和中国香港的总计8条航线,连同香港出发共有31个航次。
除此以外,为了更好地打造“海上目的地”,刘淄楠表示船上的设施和娱乐节目会更为丰富化,“皇家加勒比在华运营了8年,在这期间我们了解到中国游客喜爱皇家加勒比是希望能够体验到纯正的美式邮轮度假风情。”
谈及邮轮产品的同质化以及本土化问题,刘淄楠认为与其一味地追求本土化,倒不如说把产品进行更好的调整和优化。“邮轮一开始的确是针对西方消费者所设计的旅游产品,要把它变成完全中国本土化的东西,老百姓不一定会喜欢。”
据介绍,为了能够让邮客在游轮上不会因为语言问题产生隔阂,但又同时保有邮轮上的美国文化风格,皇家加勒比船上会说中文的员工比例达到50%左右。
渠道瓶颈
事实上,自从去年广州南沙港和深圳太子港启动以来,不少国际邮轮公司纷纷抢滩华南市场,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三地为核心的三小时邮轮旅游圈。
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港出发509 个航次,接待2944876人次,位列全国第一;天津港出发128个邮轮航次,接待715662人次,第二;广州南沙港共出发104个航次,接待325967人次,跃居全国第三大港。
在邮轮旅游日益普遍化和本土化的进程中,邮轮销售服务商扮演的角色也越发重要。日前,在第三届中国邮轮峰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邮轮市场的繁荣发展依然离不开旅行服务商的专业运作,包括批发商的包船、经营商的切位、零售商的终端销售、组团社的过程服务和地接社对岸上资源的协调。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邮轮市场上90%的产品都是通过包船模式进行分销,由于代理商资质的差异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此,刘淄楠表示,渠道瓶颈是目前邮轮销售遇到的最大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包船分销模式曾在早期带领中国邮轮市场快速发展,但这种模式本身距离消费者端距离较远,产品和价格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消费者。”刘淄楠告诉记者,皇家加勒比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跟旅行社合作伙伴一起拓宽销售渠道,做好从批发商到零售的转变,进入从团队游到自由行的时代。
目前,国内邮轮的三大港口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谈及三地港口的布局,刘淄楠表示相较于前两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珠三角一带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从经济实力、消费者出游理念而言,华南一带并不亚于另两个城市群,但其旅行社的分销渠道要更弱一些。总体来说,华南市场的游轮起步不算太晚,我们有信心把这个市场做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