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国
adall1 adall2
当前位置:传媒中国 > 财经传媒

杨伟民谈去产能:不能只记住目标而忘记了改革

栏目:财经     编辑:许一诺    时间:2017-03-18 13:14     热搜:产能,改革   阅读量:8791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3月18日在京举行。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会上就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看法。他表示,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当中的两个大逻辑。

杨伟民介绍,第一个逻辑是中国经济运行当中出现的短期问题,深刻的根源是重大的结构性失衡,第二个逻辑是这些重大的结构性失衡,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没有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没有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他举例称,关于第一个逻辑,实体经济的结构性供需失衡是我们当前一个重大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产能过剩,一方面供给不足。

对于产能过剩的原因,他表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需求结构是一种面向低端消费以及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为主的结构。现在的供给体系和这种需求结构相适应,产能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体、低价格,低质量,低端消费及国际市场和投资需求。但是现在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比如说从消费来看,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中高端的消费需求迅速扩大:原来那些低端产品,低质的消费品的产能就变成了过剩产能。

他认为,更深刻的变化是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消费需求减少:2012年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减少,五年累计减少了将近1800万人。这样原来面向这些人口的住房、汽车、家电、食品的消费也就减少了。这反映在总量上,消费的增长没有原来那么快。

"如果误把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消费减少看作是周期性的需求不足,从而刺激总需求,不仅不会解决结构性问题,反而会加剧产能过剩。从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来看,也都存在这些新的变化。"

杨伟民表示,关于第二个逻辑,就是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追根溯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还没有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配置资源中的影响力过大,所以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这种重大的结构性失衡。

他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虽然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直接配置方面,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落实需要进一步到位。

杨伟民表示,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深化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范围和任务的拓展,从去年"三去一降一补"变成今年的"三去一降一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个方面。另一方面,深化的含义是手段要深化,要更多的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用改革的办法。比如就去产能而言,不仅要盯着去产能进行目标管理,更要研究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去实现。"不能只记住目标,而忘记了改革。"他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传媒中国

相关阅读

adl03
adr1
adr2